最近在公开水域游长游,一般是游2000米,感觉s路线划水抱水好,可以划到很多水,但是直划就感觉不容易抱好水,请问各位大侠,有什么好建议没有?
无论是70年代后康西尔曼的伯努利原理推进力,还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牛顿第三定律推进力,都都认为仅仅从观察得来的“S型”划水用来指导训练,太不科学,所以就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研究。最终以牛顿第三定律反作用力推进力为理论基础,确定了相对科学的划水路线依据,当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时,在水下看几乎为一条直线。
如果你看过菲尔普斯教练鲍曼的自由泳教学视频,可以发现视频中的还有一位女选手凯蒂·霍夫。相比菲尔普斯,霍夫的自由泳技术动作风格完全不同,她的移臂屈肘角度更大一些。更大的移臂屈肘角度意味着手的入水角度会更接近身体中线,如果霍夫想做出一个有力的抓水动作,就必须外划到我们上面提到的骨骼肌最佳发力点,所以S型划水的上半段就形成了。因为要配合移臂时的弧度与整体平衡,所以在推水前手又会再次回到接近身体中线到位置上,这就形式了S型的下半段。
无论我们看到什么视频,教练如何给你改善技术动作,都要记得以反作用力推进力理论为基础,优先找到“抓水”动作的感觉。找到抓水感觉会让我们的自由泳拥有节奏,此时你可能早就不会思考是否还是“S型”的划水路线,只想拼命把自己“推”得更远,“推”得更快;此时的你应该更加专注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流线型与动作节奏,至于划出什么样的路线,做出这些环节自然会有一个“合适的路线”出现。
看孙杨的1500米比赛,应该就是直划。比赛8分多钟的一段前视镜头,看得到他的划水路线,基本是一条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