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吸气之后 水下不知道要不要呼气 不呼气下一次吸气感觉会紧张,而且吸不足 但是呼气了又感觉自己把握不好 老是呛水 是因为我呼气了之后身体下沉了吗? 希望大家能给一点宝贵的意见
感觉这个问题和节奏没有什么关系,是技术问题,如果不能持续稳定的换气来巡航游,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会游泳。脚沉更说明了是打腿和平衡有问题。先改进之前的基本功技术,最后再考虑换气。
至于会游泳后换气的节奏,具体要看游的距离和个人能力。
25米的话都是一口气憋到头,毕竟换气影响体线平衡,会减速。
50米看个人能力,越是高手换气越少,高海不是刚游了一个50米不换气的视频吗。我菜鸟业余家,怎么也要换5口。
再长距离可以是两划一换单侧换气,也可以是三划一换,一般平时练习尽量三划一换双侧换气,适应缺氧的情况,比赛时候强度高再两划一换补氧充分。
另外呼吸节奏也和游进频率有关系,频率快,可以尝试三划一换,比如划臂频率是0.8秒,这样三划2.4秒换一次气。如果划臂频率是1.2秒,还是三划一换的话就是3.6秒。间隔时间长就可能缺氧无以为继。所以频率慢建议两划一换,1.2秒的频率,两划一换,2.4秒换一次气,还是比较舒服的。
总之换气要可持续,不要欠氧债。
看了你对自己自由泳的描述,感觉你的问题不仅仅是呼吸的问题,应该是整个自由泳的基础还没打好!
你蹬边出发,前六下呼吸顺畅、身体流线型,之后呼吸困难,脚开始下沉,虎头蛇尾。其实这说明了你的打腿、划手、呼吸的基础都没有打好!所以,先不要着急地一上来就手脚并用加上呼吸地游,最好先一步步把每一个步骤都练好了,再结合起来,这样你根本就不用担心呼吸困难的问题了!
如何做?就是打基础,打腿的基础、划手的基础,这两个练好了,再练呼吸,什么时候这些都轻松自如了再结合起来练习。
一,打腿。大腿带小腿,鞭状打腿,如果你能感觉到光打腿就游得快游得远,就说明你的打腿是正确的、有效的,持续练习直至习惯成自然,那么根本就不会出现腿下沉的问题,即便憋着一口气,光靠打腿你都能游得很远!
二、划手。同样的道理,腿的基础打好了,接下来就是划手了,具体不在这里详细解说如何划手了,最主要的检验标准都是你的打腿、划手,每一个单独做的时候,你都有非常明显的走水的感觉,那就说明你做对了做得有效!还是一样地让你的划手动作习惯成自然,之后,你根本就不用考虑手脚该怎么动作,只要先把它们俩配合默契,习惯成自然。
三,呼吸。手脚配合默契了,再来练习呼吸吧。呼吸过程中始终牢记,头是水平转动,你可以试试做个咬肩的动作,千万不要因为怕水而抬头,这样很累,身体的流线型被破坏了,也游不快,呼气再转头咬肩之前要把肺里的空气全部排空,至于是一侧呼吸还是两侧呼吸,就看你自己的习惯和节奏了!
所有的动作都做到习惯成自然,再结合起来练习,一开始也会有个喝水、呛水的过程,你游得越多越自如,呼吸也会越来越顺畅!那个时候,你的自由泳才能说水到渠成了!
这里所说的节奏一般来说就是“划三次水换一次气”或者“划一次水换一次气”,具体次数看个人的肺活量大小,但是节奏一定要有,就是划水换气的次数是要固定的。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控制呼气。 短距离的自由泳,一般来说,大多数运动员都可以做到50M不换气或者只换1-2次,这样就大大节省换气所花的时间,但是长距离的就需要换气来调节自由泳的节奏和速度了。把握换气的节奏非常重要,掌握呼吸的控制一来可以减少体力消耗,一来可以调整速度。
在竞技比赛中,自由泳换气需要讲究技巧。一般来说在长距离项目上,选手或多或少的会受到旁边泳道选手速度的影响。这样坚持既定的呼吸节凑就很重要。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在换气的时候看到旁边的泳道选手超过自己,那么很多人会通过不换气、加快划水频率来追赶对方,这样呼吸的节凑就被打乱了,提前消耗了体力,可能后面的冲刺阶段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始终把握一定的节凑,与领先者保持一定的有效距离,既可以扰乱别人的节凑,后面的冲刺发力往往厚积薄发,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对一般的游泳练习者来说,一般都保持500-1000M的训练量,控制呼吸对节约体力避免过度疲劳也是很有效的。
如果暂时做不好,可以这样,游速慢点,换气(记得是快速用深呼吸似的换气),头回到水里,先屏气一两秒,等游进动作回复正常了就开始用鼻子慢慢均匀地呼气,到呼尽了就换气,如此循环,熟悉了这过程再试试入水即开始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