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较低的骨密度可以减轻泳者的体重,从而有助于提高游速。但是,当考虑到全身重量和阻力时,较高骨密度带来的额外体重就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了。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骨密度过低可能会增加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这对于泳者来说是得不偿失的,甚至会对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了解清楚什么是骨质疏松症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规避风险。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相关问题以及泳者应怎么预防吧!
1、什么是骨质疏松?
人的骨骼是由不断生长的活性组织构成的。在一种叫作骨小梁的海绵状组织之外,包裹着一层外壳般致密的皮质骨。和肌肉类似,骨骼组织也会分解与更新。尽管骨骼的更新速度非常慢,但是打造强壮而健康的骨骼是很重要的。
骨质疏松这种疾病的特征就是低骨(矿物质)密度以及骨骼组织在微观构造层面的退化——海绵状骨小梁组织上的孔洞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进而会令骨骼更加脆弱,更容易折断。
2、影响骨密度的因素
年龄,骨密度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内增长得最为明显,到了 35 岁,当骨骼的分解速度超过其生成速度时,骨密度就开始下降。
性别与激素,男性的骨密度往往要高于女性(有些证据表明,睾酮水平可能会影响骨密度),并且人们相信,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会增加女性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先天性因素,有些个体先天就具备偏高或偏低的骨密度。
在影响骨密度的所有因素中,骨骼所承受的生理压力和营养条件是最容易加以改变的——因而泳者尤其要注意骨骼状况。
3、游泳运动员应该怎么做
与大多数运动不同的是,游泳时不会产生地面反作用力。由于肌肉的收缩会拉动骨骼,游泳时难免还是会产生一些压力,但大体上,与篮球这类在地面的运动相比,泳者的骨密度偏低。不过,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泳者的骨密度似乎并不低,这说明游泳并不会对骨密度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终身尽可能地改善骨骼健康,泳者还是有必要开展力量与爆发力训练的,尤其要在青春发育期开展,因为此时的骨密度增长最为明显。通过参与合适的力量与爆发力训练计划,以及采取包括充分摄入钙和镁元素在内的合理饮食,从而有助于降低其在人生后期罹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跳跃运动就是一种可以很好练习力量与爆发力的运动,它会对地面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加快骨骼更新速度,增加骨密度。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有效的跳跃运动,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促进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