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自由泳时如何寻找最佳手型?到底哪种自由泳手型推水面积最大,效率最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我们完全可以把空气比作泳池中的水,坐在汽车内,将手伸出移动的车外,当你改变手指和手腕的形状、角度的时候,你同时也可以感觉到风阻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水中。
我们都知道,游泳时,我们要尽可能增大手掌与水的接触面积,这就好比划船时桨越大,每次划行的效率才会越高。但是,增大手掌的对水面积仅仅是五指并拢这么简单吗?那么手势在游泳中到底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或许下面这个流体力学原理会给你答案:
• 当一个固态物体在水中移动时,靠近它的水层也会随之发生波动
• 这种带有“黏性”的水层会增加在水中移动物体的表面积
• 水对手掌的压力会让手指上的皮肤变得略微扁平,营造出类似“蹼”的效果。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科学家发现游泳时手指之间的最佳间距是3~8mm,粗略地说,也就是手指垂直于地面放松时之间的自然距离。保持手指间微微扩展会让你在划水时从一定程度上增大手掌与水的接触面积。
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图中不同手型之间划水效率的对比:
A的半握手型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掌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降低了划水效率。
B五指过于张开,也会让水从指缝间流走。
C五指紧闭会消耗不必要的肌肉力量,同时也会减小与水的接触面积。
D是个高效高效的自由泳手型,五指自然张开,这样会在划水过程中创造最大的推水面积。所以毫无疑问,D当然是自由泳最佳的手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