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训练的游程,游泳领域里往往过度强调里程数而非质量,且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训练时里程数游得够多,就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前奥运游泳教练格雷格·特洛伊(Gregg Troy)有一套“经验法则”:每周游程积累约70千米。这类游程相当长甚至过分长的训练计划所取得的极大成功,也更使大众对游程越长越好的想法呈现出强化巩固的趋势。
多长的训练游程才是合适的呢?
关于多长的训练游程才合适,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例如,另一位前奥运教练戴夫·萨罗(Dave Salo)就已经有30年没有关注过游程码数了。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也认为训练时需要游很长的游程,常常让泳者游到8000~9000米,可他却发现,接受训练的泳者感到很痛苦,因此转变了想法。布伦特·鲁绍尔(Brent Rushall)与戴夫持有同样的理念,并开发出了超短距离比赛节奏式训练(USRPT),用来强调比赛速度而非是训练总游程。
训练计划往往会在几周或数月内增加游程,然后,在最重要的赛季之前的减量期内,又会减少游程。上图显示的两个计划中,其周游程峰值有相当大的差距。有些训练计划会预先考虑到需要用几周时间进行恢复的必要性,从而会减少训练游程。
缩短游程训练的益处
◉ 划水重复次数更少,会降低发生肩部损伤的概率。
◉ 运动员疲劳程度更小,就更容易持续关注技术。
◉ 教练与运动员的互动时间更多。
◉ 用于技术分析的时间更多。
◉ 专门针对比赛展开的练习时间更多。
游程长短与游速相关吗?
有一些生理学指导原则可以帮助教练明确最合适的训练游程。例如,对许多游泳运动员来说,大部分个人项目的持续时间为2分钟或更短,用于运动的能量基本上都是无氧的,因此,通过训练打造出适宜的能量体系是很有道理的。
同时无氧与有氧能量系统对运动的贡献程度会根据运动的持续时长而改变。所以这些耗时不超过2分钟甚至更短的项目的运动表现与爆发力(无氧能量)的关系更密切,而非耐力(有氧能量)。这说明了,能够坚持在一次训练期间游满约9000米,与在大多数项目中游得快基本上毫无关系。
如何明确合适的训练游程?
除了训练的生理基础之外,为了明确最合适的训练游程,还需要考虑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技能习得等方面的问题。要想开发出理想的训练计划,就必须处理好速度与体能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要兼顾健康、技术等因素。或许有一些泳者能够通过极长的训练游程达到非常优秀的水平,但这并不能代表相当长的训练游程就是理想的。